今日解读!打新狂欢再掀热潮!爱迪特、永臻股份本周登陆A股市场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17:57:20 261 0条评论

打新狂欢再掀热潮!爱迪特、永臻股份本周登陆A股市场

北京 - 继达梦数据上市首日斩获11万元的超高收益后,A股打新市场再度迎来狂欢盛宴。本周,两家新股爱迪特(780880)和永臻股份(732381)将分别于6月19日、20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和主板,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掘金机会。

爱迪特:数字化口腔领军企业,强劲增长势头

爱迪特专注于数字化口腔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口腔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口腔数字化影像设备、口腔修复材料和数字化修复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口腔医院、诊所和牙科实验室。

近年来,爱迪特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快速成长为数字化口腔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5.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2.1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9.3%;净利润从2019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8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0.8%。

在本次IPO中,爱迪特计划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55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口腔数字化影像设备研发中心项目、数字化口腔修复材料研发中心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

永臻股份:深耕特种功能材料领域,技术壁垒高筑

永臻股份主要从事特种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领域。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

近年来,永臻股份紧跟国家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4.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2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7.8%;净利润从2019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3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5.5%。

在本次IPO中,永臻股份计划发行不超过320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3.85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中心项目、特种功能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

投资分析:两大新股各具亮点,值得关注

爱迪特和永臻股份均属于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具备良好的成长前景。爱迪特专注于数字化口腔领域,受益于口腔医疗数字化升级趋势,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永臻股份深耕特种功能材料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有望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中受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两家公司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爱迪特受制于口腔医疗行业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永臻股份受制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客户需求变化等因素,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爱迪特和永臻股份均值得关注,但投资者在申购前应充分了解相关风险,理性投资。

附:

  • 申购信息
    • 爱迪特:

      • 申购代码:780880
      • 申购日期:2024年6月19日
      • 发行价格:44.95元/股
      • 发行数量:2500万股
      • 募资金额:8.55亿元
    • 永臻股份:

      • 申购代码:732381
      • 申购日期:2024年6月20日
      • 发行价格:23.35元/股
      • 发行数量:3200万股
      • 募资金额:13.85亿元

大模型本质是数据压缩?月之暗面杨植麟:它依然能产生智能

在2024年6月14日举行的智源大会上,月之暗面CEO杨植麟发表演讲,对大模型的技术本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大模型本质上是对数据的压缩,但这种压缩却能够产生智能。

杨植麟表示,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就是学习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将其压缩成模型参数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信息压缩,但比信息压缩更加复杂,因为它需要模型不仅要能够压缩数据,还要能够理解和应用数据。

尽管大模型本质上是一种压缩算法,但它却能够表现出强大的智能。杨植麟列举了月之暗面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代码生成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证明了大模型在许多任务上已经达到了或超越了人类水平。

杨植麟认为,大模型的智能来源于对数据的深度理解和应用。大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大量数据,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新的任务和场景。这种能力是传统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展望未来,杨植麟表示,大模型将继续发展,并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他相信,大模型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并最终引领人类进入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

杨植麟的演讲为我们理解大模型的技术本质和发展前景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的观点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闻分析:

  • 杨植麟的观点为我们理解大模型的技术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他指出,大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压缩算法,但它却能够通过深度理解和应用数据来产生智能。
  • 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代码生成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证明了其强大的智能。
  • 大模型将继续发展,并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它有望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并最终引领人类进入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17:57:2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尔蓝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